臺南市水利建設成果亮眼 南市水利局因應極端氣候挑戰 打造「承洪韌性」城市
臺南市水利建設成果亮眼 南市水利局因應極端氣候挑戰 打造「承洪韌性」城市
💜#欣悦媒體 #記者林舒婷 #臺南報導~
臺南市長黃偉哲就任以來,積極推動各項治水防洪建設,以總合治水策略打造「承洪韌性」城市。
此外,為促進水資源永續發展並打造水循環再利用城市,針對本市水環境建設逐步推動「治水」、「淨水」、「親水」、「活水」及「智慧防災」等五大治理策略,今年在凱米颱風的強烈考驗之下,南市展現治水成效,更在國內各大獎項取得亮眼成績。
在治水成效方面自黃偉哲市長上任以來,積極進行區域排水整治,如完成三爺溪排水等全線治理;新建全市抽水站達66座,總抽水量達每秒770噸;全市滯洪池共24座,總滯洪量達633萬噸(約5座虎頭埤水庫容量);並持續投入雨水下水道建設合計約54.9億元,建置長度約54公里,實施率約79%;於本市沿海地區採用「部落防護工法」,透過設置防洪閘門、二道防線,如七股區六成防潮閘門及將軍區青鯤鯓倒伏防潮閘門,有效阻擋了漲潮帶來的暴潮情形;另本市於113年度積極執行清淤工作,總清淤量已達12萬方,總量全國數一數二。經今年7月凱米颱風考驗下,本市淹水面積僅約335公頃,對比莫拉克颱風淹水面積為55,000公頃、0823豪雨淹水面積9,997公頃,淹水面積已大幅降低且退水時間也更快。整體而言,總合治水成效有所發揮,如以往逢雨必淹的地區三爺溪流域周邊(包括太乙工業區、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等),皆無傳出積淹水情況;海岸線防護部分亦與中央共同投入近3.9億元辦理保護,完成人工養灘長度逾3,500公尺、海堤整建逾3,000公尺,復育沙洲面積約26公頃,疏濬潟湖淤砂43萬立方公尺,有效改善海岸侵蝕及海岸環境的效果。
在淨水工作方面,本市已推動安平、虎尾寮、柳營、官田、仁德、永康及安南等7處公共污水下水道系統,普及率達29.02%、接管戶數增加約21.5萬戶,另考量南科及周邊地區發展及人口成長迅速,另完成「新市善化系統」整併計畫,預計投入總經費約87億元(若含再生水則為102億元),每日處理污水量可達3萬噸之民生污水。且為淨化河川辦理環境永續,本市已有13座水淨場,每日約可處理逾11萬噸污水。
在活水成果方面配合推動淨零碳排政策,投入近84億元建置永康、安平及仁德等3座再生水建設,本市目前每日最大供水量達8.3萬噸。預計115年每日供水量可提升至11萬噸,期使一滴水可多次利用,穩定產業用水來源,達到水資源再生及永續循環經濟之目標。此外,7座水資中心(安平、官田、仁德、安南、柳營、虎尾寮、永康)每日可供應1.8萬噸回收水,作為冷卻用水、消防用水及道路灑水等非接觸人體目的使用。
在親水成果方面,積極推動「竹溪水岸改善及環境營造」,投入1.78億元將景觀改善範圍擴大至整個體育園區及哈赫拿爾森林腹地,以「一起森湖溪」完整保留森林的原始風貌,打造一個離市區最近的⎯「哈赫拿爾森林公園」,讓民眾體驗森林生態探索的親近水岸環境。
在智慧防災成果方面積極發展物聯網智慧防災(全國首創),建置110處水位站、31座雨量站與109處影像監控設備、160處雨水下水道水位監測站及320處路面淹水感測器,再搭配「台南水情即時通」APP,透過視覺化及地圖化呈現方式,讓使用者可即時掌握最新水情資訊。
除了水利建設成果外,今年水利局更是獲獎無數,迄今已獲得超過25項肯定,獲獎涵括防洪工程、再生水廠建設、污水下水道建設及非工程措施等。其中,「竹溪水岸改善及環境營造工程」更在「2024建築園冶獎」評比中勇奪「淨零綠建築特別獎」及「公園綠地景觀類」雙項殊榮,將竹溪整治為媲美鴨川的親水友善空間,更獲得賴總統接見殊榮。
面對未來極端氣候挑戰,水利局除持續針對凱米颱風後的防洪與治水對策進行盤點並提出精進方案,並爭取經濟部水利署補助治水經費合計47件35億元,包括抽水站興建與擴建、老舊機組與閘門更新、排水治理、滯洪池興建、雨水下水道工程、抽水機增購等建設工作、爭取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災後復建工程合計79件7億4,446萬元、爭取國土管理署補助3.7億元,並獲得凱米颱風水利設施損壞搶修經費1.7億元,總計獲補助經費近48億元賡續投入治水工作。相關治水防洪工程完工後,從根基強化臺南承洪韌性,改善易淹水地區聚落洪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