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轉型倒數一萬天 經濟部、工研院攜手南臺灣產業 預見永續新商機

2050淨零轉型倒數一萬天

經濟部、工研院攜手南臺灣產業 預見永續新商機

💜#欣悦媒體 #綜合報導 #台南報導 ~

 

臺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目標,正式進入倒數一萬天!在經濟部支持下,工研院今(16)日於臺南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舉辦「2023預見永續新商機 南臺灣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串聯產官學研25位專家及11家公協會能量,提出淨零排放趨勢下的創新應用、探索發展契機。論壇聚焦全球跨域趨勢及淨零議題,展出超過20項減碳技術與服務,透過集結各界代表共同探討、交流,宣告「淨零轉型、未來齊行」決心,迎戰倒數一萬天。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科技研發在我國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扮演重要關鍵,經濟部長期支持法人投入研發相關淨零技術,並攜手產業以「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方式,協助國內產業建立碳管理能力。南臺灣是我國重要的工業科技重鎮,工研院舉辦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就是讓南臺灣產業可以精準掌握最重要的淨零排放相關技術及情報,搶先布局淨零減碳新商機。此次特展有八成的淨零科技,是來自經濟部科技專案、能源專案的支持,而且都已經跟產業合作落地應用,像是「AI數位減碳解決方案」,針對高耗能產業各自製程特性,快速研發不需花費高成本更新設備的方案,已幫助鼎基資訊、榮鋼等客戶,優化工廠人、機、料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同時協助國內石化與鋼鐵大廠建立碳捕獲再利用關鍵觸媒與製程技術,加速國內高碳排產業邁向低碳製程與高值產品轉型。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現在距離臺灣2050實現淨零轉型的政策目標,正好倒數一萬天,透過活動提醒各界,接下來的這一萬天將是非常關鍵的時間,工研院為了積極掌握南臺灣產業發展趨勢進而滿足升級轉型需求,兩年前成立了南部產業創新策略辦公室,了解各界所面臨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案。今天活動有幾個重要的議題跟亮點,包括智慧永續製造、循環經濟、新能源及應用、永續樂活新模式四大主題論壇,並展出與產業合作的淨零排放技術及服務,包含可以為南部紡織產業建立綠色供應鏈的「低碳無毒微生物靛藍染料」,極具潛力的再生能源「智慧型地熱電廠」,還有將農業廢材變綠金的「負碳循環資材應用技術產品」等,幫助南臺灣產業共創永續新商機。

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南臺灣的製造產業是長期支撐起地方經濟的要角,面對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的轉型挑戰,非常需要來自產官學研的盟友協助,機械公會已在去年成立「機械業淨零永續推動委員會」,以三年為目標,盼能讓臺灣低碳機械供應鏈逐步到位,也期待經濟部與工研院持續挹注產業相關的減碳策略與技術輔導、服務,在淨零轉型的道路上並肩作戰。

今天的論壇由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以「2035全球跨域趨勢與臺灣淨零焦點議題」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可供臺灣依循的國際經驗與案例。接著陸續登場的「智慧永續製造-南臺灣低碳智造啟程」、「循環經濟-探尋淨零循環解方」、「新能源及應用-新及再生能源技術新契機」、「永續樂活新模式-改變行為模式落實永續樂活」四場座談,分別邀請到鑫永銓、宏遠興業、南寶樹脂、台灣光罩、上緯國際、中鋼、華宏新技、日月光半導體、茂迪、台泥綠能、氫豐綠能、台塑新智能、新竹物流、配客嘉、有萬科技、竹科管理協會等產業專家共同與談,探討南臺灣產業在淨零轉型趨勢下的永續商機。

「2023預見永續新商機 南臺灣淨零排放論壇暨特展」之重點技術及服務:

一、能源供給:

突破產業瓶頸-智慧型地熱電廠

工研院近年積極投入地熱探勘、產能測試、電廠建置與運維技術研發。在地熱探勘部分,本年度引進國外先進小孔徑鑽探取芯設備,產能測試更利用具專利技術之「自動化智慧精準產測系統」,協助台泥綠能公司等進行電廠建置評估。在電廠建置方面,與施蘭卜吉公司跨國合作,協助李長榮全陽地熱公司建置國內首座電潛泵(Electrical Submersible Pump;ESP)增產地熱電廠,將單井發電效益提升到1MW以上。更將「智慧型地熱電廠」技術應用於全陽金崙地熱電廠,透過集成診斷模式整合雲端監控系統與AI大數據分析,智慧化管理地熱發電廠內易損壞設備,提前7天預知損壞,降低整體運維成本。

 

二、低碳製造:

1. 建立紡織業綠色供應鏈-低碳無毒微生物靛藍染料

丹寧產業所使用靛藍染料99%為化學合成方式生產,石化來源原料與過程產生之中間體,多具毒性與致癌風險,對環境與人員有害。工研院整合生物化工、紡織工程技術的團隊投入研發能量,並選定具有大量研究基礎、生長速度快的大腸桿菌作為研究菌株,研發出具產業革命性的低碳無毒微生物靛藍染料生產技術,勇奪2021年愛迪生獎銀獎榮譽。工研院以此技術開發低碳、無毒、永續循環染料製程,加速紡織產業應用,開發高值、低碳紡織品,可協助國內紡織產業超前部署,建立MIT(Made In Taiwan)綠色供應鏈,滿足全球 2050年淨零排放新趨勢,此技術已與產業合作成立新品牌ecolindigo,可應用於丹寧布相關產品如:牛仔褲、服飾、背包、文創商品等。

 

2. AI數位減碳解決方案 兩大核心智慧力爆發

工研院開發「AI數位減碳解決方案」,具備智慧排程、參數優化兩大核心技術,是一套針對高耗能產業各自製程特性,快速研發不需花費高成本更新設備的方案。透過智慧排程技術,加值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產業軟體升級,幫助ERP業者如鼎基資訊的金屬加工等客戶,優化工廠人、機、料資源配置提升生產效率。參數優化技術則是針對連續式製程,如石化、玻璃等製程參數優化節能,可以較低的能耗生產出同樣品質的產品,更已協助國內玻璃業者,透過AI模型找出玻璃原料、溫度與品質之最佳製程參數,產線減少2%碳排,也導入世界級石化大廠,突破反應站產率瓶頸,平均提升2.5%生產產率,相當於節省3.01%原料及能源耗用,每年減碳約6,500噸。

 

三、環境永續:

廢材變綠金-負碳循環資材應用技術產品

負碳循環資材多來自農業生產及加工過程中所產生之剩餘物,具有固碳增匯效果,可透過萃取、發酵、碳化以及改質技術,將其活性物質單離純化,或者木質類轉化成生物炭等附加價值材料,可應用於民生、建材、環保工業與農業資材等。負碳循環資材多源自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非化石和可生物降解的有機材料。以剩餘資材再利用為發展基礎,通過熱化學或生物化學產生高附加價值重要轉換過程。負碳循環資材於生長過程吸存二氧化碳,尤其竹林每公頃可吸存固碳約50-100公噸,為一般闊葉樹的2-6倍,進而成為碳匯交易市場的目標物,再藉由綠色製程,減少加工碳排放,達到凈零排放。

 

四、需求使用:

1. 網購綠色精算師-循環包材及物流調度平台

為改善網購產生的大量包材廢棄物,工研院以循環經濟角度切入,首創循環包材回收物流調度平台,規劃與電商平台、物流業合作,制定共同袋箱規格以減少採購成本,並增加回收據點以提高使用者回收的意願。同時,成功開發導入技術及大數據分析駕駛運送行為與碳足跡監控,提供最佳化里程路徑及最省油耗的運輸方案,藉由共享車輛資源、善用回頭車、活用長途運輸、城市運輸以及最後一哩外送,提高資源利用率及能源效率,比起傳統車輛排派的一般收貨作業,在運輸效率上至少提升10%,預計2030年可降低碳排量約三分之一。目前已與PackAge+配客嘉、芒菓丹、新竹物流合作。

 

2. 環境守門員-工業排放環境感測與低碳處理管理技術

工研院結合空品及水質感測器,導入市區環境空汙、放流水監測、工廠自主管理、智慧農業場域應用,並可應用於製程線上監測與優化,達到節能減碳成效。其中,複合式空品感測器可克服戶外環境濕度、溫度、粉塵干擾,準確度與耐用性極佳,長效型水質感測器與系統則可透過光學式抗生物膜技術及精準定量技術,解決市售品須每週維護的長效問題,延長維護週期至1個月以上。複合式長效空品及水質感測器與聯網系統提供空品與水質即時量測參數,回饋給工廠生產製程參數調控,進而改善製程,並減少人工量測調控之碳排量,達成空品與水質的減排、減廢、減碳之目標。相較於人工量測調控,可節省10~20%的耗材碳排量,人員輪班碳排可節省20%以上。目前已技轉經昌,並與苗栗、新竹、台中、彰化、嘉義等縣市環保局合作導入應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